由牛仔褲束腰格仔裇衫, 到電髮染髮一身貴野打扮, 由三張做到四張幾, 十幾個年頭, 黃子華都貫徹用其表演方式. 先有概念道理做主線骨幹, 在講解概念道理時伸出枝節, 制造笑位.
昨晚與祖看黃子華"兒童不宜", 在我心中是次表演欠主線骨幹, 與"冇炭用"一樣不顯眼. 打工仔心情, 男女關係, 社會現象, 炒成一碟, 有少許失望.......香港這幾年真的太平靜?? 不過黃是香港棟篤笑鼻祖, 我是個死硬派fan, 依然會支持 : >.
第一個棟篤笑"娛樂圈血肉史"是自我生活歷程的表白及控訴, 一炮而紅, 接著"色.情.家庭" , "跟住去邊度", "末世財神"是高產量期, 是表演方式的建立期, 每次主題鮮明, 1995再與張達明雙打"玩無可玩", 個人風格己自然流露. 到1997的"秋前算帳"是我最欣賞的一次, 在大時代的面前, 對民族, 歷史,政治一一算帳反省, 觀眾會笑, 卻會笑而皺眉, 甚至有一份淡淡心酸, 是一次空前的傑作!! 1999, "拾下拾下拾年棟篤笑"是顛峰之作, 乘其電視劇的急升人氣, 金融風暴後香港面對的種種急變, 整體笑話質素極高, 但明顯target轉變, 由當天針對中產專業人士, 變成轉向大眾化和通俗化. 之後03年沙示時的"冇炭用"和這次"兒童不宜"都跟這方向.
"都四張幾啦!!!!" 每次棟篤笑都有類似的觀眾, 子華架輕就熟, 不用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