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27日

世情細觀

(Sunday, July 29, 2007)

派遣志工遇險 韓國教會被質疑
(2007-07-26)
  (聯合早報網訊)據聯合報報道,廿三名韓國教會志工在阿富汗遭到綁架的事件,已經在韓國國內引發質疑,不少韓國人認為,韓國福音教會團體為了讓伊斯蘭教徒改信基督教,冒險派傳教士前往全球伊斯蘭激進好戰分子活躍的地區,根本沒有必要。
  受到這起綁架事件影響,韓國政府廿三日宣布,民眾將來未經許可就前往阿富汗,將面臨坐牢與鉅額罰金的懲處。
  韓國派至海外的傳教士據估有一萬七千人,人數僅次于美國,其中許多傳教士是前往動蕩不安的地區。
  几家大報質疑教會為何不理會政府的警告,派遣志工至風險甚高的阿富汗。
  朝鮮日報在社論中說:「宗教團體應該徹底了解,在包括阿富汗在內的伊斯蘭國家從事危險的傳教和志工活動,不僅損及韓國的國家目標,也使其他的韓國人受到極大的脅迫。」
  對韓國許多經費日益充沛的福音教會而言,派遣傳教士和志工到海外已成為一種競爭,人數多寡被視為是其信仰堅定程度的指標。慶熙大學宗教社會學專家宋在勇(譯音)說:「我在其他地方從未看過這樣的熱心。」
  批評者說,盡管教會在海外做了許多善事,他們對世界的看法有時顯得膚淺。宋在勇表示:「韓國福音教派有大力宣揚他們所相信事物的強烈傾向,且往往不理會他們所嘗試工作地方的獨特性。」
  部分被綁架人質在網路上面張貼的留言,也令一些韓國民眾反感,例如有個人質把自己在阿富汗一所清真寺唱基督教聖歌的畫面放到部落格上,這群人質還上網公布他們在韓國政府禁止民眾前往阿富汗旅游的告示旁拍的照片。
港首名女牧師倡 基督教取經佛教(明報) 07月 25日 星期三 05:05AM 基督教無處不在?教會學校、教會醫院、教會書店,但港人對基督教所知幾多?全港首名女牧師李清詞,論盡基督教近年在港的發展,狠批部分教會只做門面工夫,一味辦佈道會招收信徒,卻忽略栽培,又指教會積極辦學只為「打響招牌」,已失去基督教辦學精神;相比之下,佛教發展走踏實路線,更為港人受落,促請教會向佛教多多學習。75歲的李清詞早於1966年10月獲按立(教會中晉升牧師的專有名詞)為全港首位女牧師,打破男性壟斷牧師工作的局面。李曾任傳統名校英華女學校的校牧和校監,退休前乃中華基督教會香港區會副總幹事,為本地教會其中一名掌舵人。招信徒為目標 少栽培關懷近年港人崇尚「量化」指標,原來教會亦面對同樣問題。李清詞接受本報專訪時指出,近年不少教會以招收信徒為目標,大搞門面工夫和佈道會,但對信徒缺乏栽培和關懷,令人失望﹕「教會覺得要開佈道會才功德圓滿,但招收新信徒絕非教會的唯一目標?我相信耶穌也不重視人數,3年間只招收12名門徒,而且12個都麻麻哋,但也繼續用(差遣)。」為響招牌辦學 失基督精神李清詞憶述年幼時入讀教會學校,眼見校內的傳教士品格高尚,生活簡樸刻苦,景仰之情油然而生,遂主動讀聖經,及後成為基督徒。李清詞欣賞當年的傳教士,身體力行活出基督精神,以公義、正直等素質感染學生。她強調,教會有責任承擔教育工作,批評近年教會辦學只為打響招牌,已喪失基督教精神。李清詞分析,教師面對教育改革壓力,工作量大增,對教學漸漸有心無力,亦沒有時間關心學生,更遑論基督精神﹕「我對教會學校相當失望!」李清詞又批評,部分教會活動過於形式化,例如教會「靜修營」安排密密麻麻的時間表,根本沒有靜修時間;講道時依書直說,「講1000次『五餅二魚』(聖經故事),未必人人愛聽!」她反而欣賞佛教發展較踏實,更為港人受落﹕「每年的年初三,車公廟 外大排長龍,信眾排隊衝入廟,出來的時候也好開心,但你何時見過基督徒排隊衝入教會,他們聽道之後出來,更一臉倦容!」李清詞鼓勵教會放下包袱,學習佛教「重質不重量」的發展方向。

------------------------------------------------------------------------------------------

宗教架構內的主事者/領袖(高層及中層)除了要有基本知識外 , 更應有宏闊的世界觀 , 寬廣的心胸眼界 , 謙和正直 , 身體力行 . 你應領著羊去吃草去曬太陽 , 而非衝進火坑 . 你應帶領去觀察世情 , 以理智思考 , 謙厚關愛 , 而非躲在一角 , 泛濫情感 , 自我迷幻 , 發天堂夢.

沒有留言: